窦桂梅:英国教育体制改革关键词:家长择校
admin2014-10-20 15:50:00
窦桂梅:现任清华附小校长,教育学博士,特级教师,有《玫瑰与教育》、《窦桂梅与主题教学》等专著。近几年去国外学习,所观所得集成《我的教育视界》一书。
家长择校是英国教育关键词“选择和多元化”的重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以首相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执政后,提出要结束国家对教育的垄断,把市场机制引入教育,由此引发对教育的全面改革。
1992年,英国政府发布教育白皮书,提出重要概念“家长选择”,强调个人自由发展已经成为当时执政党的方针。在他们看来,虽然所有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但由于每一个人的天赋不同,因而所受的教育也应不同。保守党还从经济自由思想出发论证了家长择校的必要性。他们认为,办学如同从事市场经济活动一样,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支配,人们有权利购买他们所需要的商品,也就是家长应该自由地为子女选择学校。
由于扩大了家长择校权,因而保证了家长对中小学教育的直接影响。家长不仅可以使他们的合理愿望得到满足,而且可以就直接拨款公立学校的地位进行投票,其结果是家长和社区有了更大的权利。例如,学校要公布有关办学成绩和学生情况数据,公布自主管理的财务报告,定期和家长举行会议等。家长选择权的扩大和对学校工作的参与,非常有利于基础教育的改革。为我们培训的皇家督学Brian Oppenhein也认为,家长参与是创建一所优秀学校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实行家长择校,改变了以往公立学校“高枕无忧”的局面。以前是学校选学生,现在是学生选学校,这促使学校加倍重视自身的教学质量,以提高自身在社会和家长心目中的声望。由此想起“择校”一词在中国家长心中烙下的深深的“痛”,面对“被”择校的处境,家长们忧虑心焦,寝食难安。那么在英国,家长和学生最愿意选择什么类型的学校?最有魅力的学校又是什么类型?
培训师回答我们,虽然家长大多也选择就近入学,但是对家长来说,成功的、有名誉的学校还是最具有吸引力的。可以说,大多数家长看重学业成绩,不过,也有家长选择更漂亮的学校宿舍,更有家长选择免费入学。
英国的免费学校是由家长监督的,有一个共同标准以评估学校质量,并且接受教育标准办公室管控。如果做得不好,家长可以告知教育标准办公室来进行改进。目前英国有95所免费学校,其中便包括3所特殊学校和7所非传统类学校,18所视频学校和34所技术学院。视频学校可以自主选择聘请教师和使用课程。对于技术学院,家长则希望孩子在技术教育上取得成绩。
在英国,理性的家长不太关注学院是地方性还是综合性学校,而是重视学校的良好声誉与名望。这份名誉是长期积淀的结果。Brian Oppenhein用个人的例子说,他先是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一个地方自治小学,觉得这个选择很好,孩子学习也很快乐。但是那个地方的中学名誉不是很好,并不注重习惯、意志等培养,所以他又把孩子送到一所远一些的中学。
那么,中国家长目前的择校热是否也是基于以上因素?如果说英国教育战略强调家长择校,并且强调多元化是一种更好的促进公平与竞争的手段,那么,中国教育的师资设备、教育基础、地区经济等因素,是家长择校的原因吗?尽管国家强调教育公平,要求就近入学,但为什么家长们仍然执着于“我不相信”?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家长“唯分数”式的择校?
择校一方面给家长提供了更多选择,另一方面也给学校带来了巨大压力与竞争力。当我们提出改善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率的目标,试图满足“少数”家长不同的择校要求的时候,不应该忘记公立学校体系内的绝大多数学生的不同发展要求。在某种程度上,家长选择能够使自己孩子获得“更有效”教育的学校,这样做是期望从中受益。然而,学生大量涌入“有效”学校,可能会降低有效性,就像从大量“无效率”的学校涌出一样,可能进一步降低有效性。有些时候,家长转而无奈地选择其他学校。正如有人指出,正是糟糕的家长做出了糟糕的决定。
作为一名校长和一位家长,我认为家长择校应关注以下问题:学校提供给学生的课程和其他学校相比有多好?学校对学生有多关心?学校与家长合作得有多好?学校管理得有多好?学校与众不同的特征是什么?学校各学科中的教学标准和人格完善培养质量高于别的学校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