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坚守学问尺度的探讨
lidecheng2014-04-18 16:53:00
2014年3月30日,我会组织的40名成都中学教师在南京大学聆听了江苏省培训中心主任,江苏省教科院常务副院长,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文学博士,《江苏教育学院学报》主编,南师大硕士生导师周成平教授的专题讲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以及全国著名的南京市东庐中学教导主任,全国演讲稿研究会学科主管史正红的专题讲座《有一种学问叫尺度》。
周成平教授的讲座以杭州市上城中学自制的视频《上教伟业》拉开序幕。该视频以《建国伟业》中的画面为原本,在编剧中融入了课程改革十年来的情况及问题。视频中关于“教育公平、教育均衡、阳光招生、零择校、轻负高质、取消应试教育”等话题启发了“同学们”对教育的深刻思考。
讲座中,周教授围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讲述了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有效性、创造性、主体性、情感性缺失等主要问题。二是对蜡烛论、工程师论、园丁论、桶水论等关于传统教师角色形象论进行了反思。三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需处理好教与学、主导与主体、传授与接受、学习与建构等几个方面的关系。四是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提高目标达成的有效性、增强知识建构的有效性、确保学生参与的有效性、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性。五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条条大路通罗马”、课堂教学“六认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立足点。
周教授的讲座旨在指导参训教师们学会反思型教学,学会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立德树人,尊重学生,真正认清“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真正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拒绝应试教育,不标高素质教育,将二者有效结合,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学相长。
下午,东庐中学教导主任史正红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为“同学们”进行了精彩的专题讲座——《有一种学问叫尺度》。
史正红老师列举了关于校长、教师、学生、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等问题的困惑,并提出了“三流学校抓成绩,二流学校抓特色,一流学校抓文化。三流教师抓学会,二流教师抓会学,一流教师抓想学”等观点,剖析了“洋思——先学后教、东庐——“剧本”导学;杜郎口——“演员”合作”等全国课改名校的课改情况。为了帮助参训教师快速了解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教学模式,史老师从讲学稿的备课流程、设计、使用、收发、批改、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在传统课堂教学和讲学稿教学对比分析中, “同学们”进一步认识了“讲学稿”教学模式存在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