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领头羊”
lidecheng2013-12-25 17:22:00
——记淄博工业学校离任校长朱建华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2012-12-31 09:24:10 作者: 崔葳 郑若愚 刘国刚

淄博新闻网讯 编者按 朱建华,1955年9月出生,1980年1月参加工作,属羊。他工作履历的前19年是在普通中学度过的,临淄三中的一草一木,无不渗透着他的心血。1998年9月以后在淄博工业学校工作的近15年,他将企业文化成功“移植”到学校,形成成熟完善的学校文化理论体系,并将其应用到学校管理的实践之中,朱建华在淄博是第一人,在全国职教界也是绝无仅有的。这一智慧集中体现在他的专著《学校文化管理的思考与实践》之中。文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朱建华虽然离任了,但他的学校文化管理的理论应是经世致用的治校法则,值得各级各类学校借鉴。在2013年新年到来之际,记者特撰写此文,向离任的“朱建华”们致以节日的祝福。
朱建华管理淄博工业学校,是以系统论和文化管理作为主要手段的。从1998年到2002年,主要实行系统管理;从2002年开始,步入文化管理阶段。在朱建华看来,学校文化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新的学校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基调是“人”,内容是“文化”,核心是“价值观”,法则是“柔性管理”,目标是“学校人的发展”。从层面上讲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
精神文化:学校灵魂
在朱建华的眼中,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的关键是培植群体认同的价值理念。主要包括学校的文化传统、校风、学风、教风等,它集中反映一个学校的特殊本质、个性及精神面貌。朱建华将精神文化细分为智能型的知识文化、素质型的心理文化、情感型的审美文化和意识型的观念文化四大类:
智能型的知识文化。主要指一个学校围绕培养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课堂及课外活动。为此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开展特色教育、实行学分制、建立学力银行等。
素质型的心理文化。它能使校园中的每个师生都受其熏陶感染,形成一定的心理习惯、行为模式,即使受教育者完成学业、走向社会后,也会把这种特有的文化印迹带到工作岗位,对社会文化产生影响。
情感型的审美文化。主要指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师生们互相交流思想感情、协调人际关系、陶冶情操,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学校每年都举行一届为期两个月由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校园文化艺术节,而且每届艺术节都有特定主题。学校一年一度的迎五一全体教工健身长跑赛、一学期一次的读书沙龙等活动都有明确的主题、鲜明的特色。诸如此类的活动每年都举行很多,师生们在活动中增强了团结、凝聚了人心、接受了教育。
意识型的观念文化。它是指人们在一定价值目标支配下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看法、思想和观念体系,是一系列的能影响人们的思想与行为的价值观。它是精神文化的核心,一旦内化到师生的个性心理结构中,就可支配人的行为、左右人的意志、调节人的情感、塑造人的性格。
经十年的努力,淄博工业学校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价值理念,主要内容包括:事业观、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管理观、集体观、绩效观、人际观、责任观、学习观、活动观、创新观、挫折观、诚信观、安全观、理想观、消费观、自立观、纪律观、感恩观、合作观、生命观、就业观等。
文化管理要求每一位管理者达到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就是诗界。文化管理要求每一位被管理者达到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就是“慎独”。为了让教职工认同消化这些价值观念并转化为的自觉行为,工业学校从2003年起定期对这些观念进行闭卷考试,考试不及格者,允许补考一次,再不及格者就离职待岗。目前,这些价值观念已经内化到教职工的心中,有效地贯彻落实到学校实际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有力地推进了学校工作的开展,为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物质文化:无声育人
朱建华认为,物质文化是一种显性结构文化,主要包括校园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的布局安排,如建筑、景点、雕塑、花草树木、宣传橱窗、标语牌、名人画像以及学校标志运用等。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和人文景观本身就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文化教科书,具有独特的吸引力、感染力,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学生处处受教育,这是淄博工业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出发点。为此,学校聘请有关领导、专家对学校作了长远规划,规划的整体充分体现了育人功能,学校的教学区、实习区、运动区、生活区、风景区五区布局科学、合理、分明、协调、优美,学校近五万平方米的建筑物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建筑群。
校园内硬化标准高,办公楼前广场全部用高标准的水泥彩砖铺设。校园内绿化比例大,所植花木五十余种。校园景点设置合理多样,有雕塑、长廊、花架、小亭、太湖石等。学校还在校园内安装了十八个低音音箱,每逢课外活动或午晚饭后,整个校园音乐低回,置身其间,无不心情舒畅、思维敏捷。校园环境在陶冶情感、激发兴趣、塑造人格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今天不生活在未来,明天就生活在过去”等永久性标语每时每刻对学生起着教育作用。校园内还设置了阅报栏、公布栏、艺术园地、健康栏等七十多块宣传橱窗,信息量大,新闻性强。各教室、实验实习室、办公室、会议室、图书室、阅览室、走廊等公共场所张挂国旗、中外科学巨匠的画像、名言条幅等,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力拼搏。
为更好地树立学校形象,增强凝聚力,提高开放性,工业学校全市首家推出自己的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创作设计了校徽、校牌、校服、校旗、校歌等,来鲜明地传达学校的文化特色,让全体师生自觉维护学校形象,推动学校发展。
生态怡然的校园环境是莘莘学子读书成才的理想场所,在这无声的教育中,学生牢固地树立起爱护校园的意识,学会了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创造人工和自然相和谐的绿色校园,强化了“生态平衡”观念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意识,自觉地去绿化、美化、净化校园。在工业学校,有形的物质文化正在发挥着独特的无声的育人魅力。
制度文化:严肃的爱
朱建华将制度文化称为“严肃的爱”,严肃指向刚性的规范,爱指向人性关照。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朱建华的带领下,工业学校探索出“五导式学校管理模式”即“思想领导、理论指导、思路引导、科研先导、激励诱导”,提出了“立足长远、内涵发展、科研先导、注重特色、灵活办学、质量立校”的24字办学思路,形成了完善的、为师生认同的、服务于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的从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四个方面80余个规章或制度。学校与时俱进不断修订和完善这些规章制度,通过一系列制度落实“从严治校”。如对教师和职员工人分别提出十二条禁令,提出“全员、全面、全程”“四严”“五个一”“十会”的要求,全员即从严治校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还是对全体教职员工的要求。全面即对学生不仅有纪律上的严要求,还有学习上的严要求、文明行为的严要求、爱护公物的严要求等;对教职工,不仅有教学业务上的严要求,还有职业道德的严要求、热爱学生的严要求等。全程即从严治校不是短期要求,它将贯穿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学校管理之中。四严:即“严格管理、严谨教学、严正训导、严明考纪”。五个一:即要求全体教职工做到“热爱每一个学生、上好每一堂课、带好每一个班级、做好每一项服务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十会:即要求全体教师做到“教学思想会创新、教学理论会运用、教学过程会驾驭、教学机智会掌握、教学方法会改革、教学专题会研究、教学模式会提炼、教学经验会总结、教学论文会撰写、教学质量会评价”等。
制度无情,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但人是有情的。工业学校在落实制度的过程中,始终贯穿人本管理这条主线。在处理纪律、制度与人情关系时,校长及学校干部避免亲此疏彼,做到一碗水端平;做到管理无情,服务有情;做到工作分工不同,人格完全平等。创设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学校的考核、奖励制度都经全体教职工讨论制定;利用这些制度进行考核、评奖时做到据实考证、高度透明;对考核结果使用也做到高度公正、透明。朱建华号召大家:“为自己的履历而工作”,学校尽最大努力为每位教师提供他们在工作和竞争中得到完善和提高的条件,根据专业设置情况,有计划的安排老师们多学一门专业技能,鼓励老师进修更高学历或第二学历等。
在带领大家创建平安和谐学校时,学校出台了《关于建设和谐部门的实施意见》,旨在全校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人与制度的和谐、人与集体的和谐、人与理想的和谐等,进一步升华了学校的制度文化。由于淄博工业学校在教职工管理中贯穿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每一个教师的潜能,全校出现了老师争当班主任、竞争招生的局面,学校工作沿着健康、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行为文化:贵在执行
当前社会,一个不好的现象是“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你下文我下文大家都下文”,但“谁来落实”?因此,谈到朱建华的学校文化理论,行为文化尤其是执行力也是我们不得不着重谈的话题之一。
什么是执行力?朱建华说,执行力就是保质保量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任务的能力。朱建华的执行文化具体而言是执行前:快速反应,准确理解,立即行动;执行中:决心之下定成败,认真之下用聪明,主动之下要创造,力度之下抓细节,速度之下论完美,锁定目标,专注重复;执行后:效率就是能力,效益就是水平,业绩就是评价。提高执行力要求全体员工理解意图要准确、正确、深刻,落实能力强,要百分之百的落实。解决执行问题的关键是把握好战略流程、运营流程和人员流程这三个核心。所谓战略流程就是做正确的事,所谓运营流程就是把事做正确,所谓人员流程就是用正确的人。第一位的是做正确的事;其次是用正确的人;有了正确的人,才能把事做正确。他要求全校员工自动自发;注意细节;为人诚信,敢于负责;善于分析判断,应变能力强;乐于学习,追求新知,具有创意;对工作投入;有韧性;有团队精神,人际关系良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
较强的执行力提升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的井然有序,保证了工业学校这艘巨型战舰能在正确的航道上高速运转。
近年来,工业学校行为文化的另一突出成就是立足于为学生成长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进步服务,给每一个员工进行“角色定位”,着力打造了服务文化:服务别人、快乐自己,服务别人、实惠自己,服务别人、发展自己,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师生成长和发展的环境。
文化目标:人的发展
在朱建华的著作中,精神文化是立校之魂,物质文化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制度文化体现了民主、公平和正义。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学校人的发展。
首先是学生的发展。朱建华担任校长以来,学生在各级技能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学科大赛上均有突出表现,共有1200余名学生在国家、省、市等各类大赛中获奖,2500余名学生通过对口高职高考升入天津大学等高校深造。历届全国“中职生文明风采”大赛均获得突出成绩,2011年6月在天津举行的全国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和学生技能作品展恰会上,该校技能大赛获全国二等奖;展恰作品获全国一等奖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一等奖数居全国第一。时任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国务委员刘延东、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等兴致勃勃地参观该校展区并给予充分肯定和褒奖。学校各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学生就业率达100%。
其次是学校的发展。在全国职教普遍滑坡的大背景下,工业学校的发展态势在业界可谓一枝独秀,从年招生300人发展到现在的全日制在校生1万余人,成为名副其实的中职“龙头”学校。至今,淄博工业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全国、省、市各类奖项100余项。2010年,学校获“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这是中职学校最高的荣誉,代表着工业学校攀上了中职教育的巅峰。
而在朱建华的眼中,文化建设的最大收获是造就了一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杰出的教职工团队,这支队伍现有全国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3人,省优秀教师、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25人,市教育专家、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76人。朱建华说:“他们才是学校文化的承载者、实践者,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力量,有了这支团队,就有了一切。”在朱建华的心中,这支队伍才是最好最大的收成。(编辑 李阳)
下一条:提升学校文化品质上一条:学校文化是人才培养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