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教师培训,学校收到10万字的“培训反思”
admin2017-08-31 14:11:00
培训竟然可以这样做
首先这次培训请来的讲课专家都比较有意思:西南民族大学副教授、知名专栏作家、博客点击过两千万的知名博主宋石男;戏剧导演、戏剧表演讲师、戏剧教育推广人、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戏剧教育培训中心教学部主任杨银波;专注于认知、神经、心理科学在教育学习领域应用探索的教育科技创业者陈显军;专注于“教育+科技”领域方向产品研发和设计的教育创业青年王秋等。 这些人很明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专家”或“教师培训专家”,他们能够给老师们带来什么样的提升培训呢?看大家的“培训感言”就可以明白。
王霞老师:很敬佩宋石男教授能在Web3.0时代,坚守读书之路。他关于读书的演讲让人如沐春风、醍醐灌顶。令我感触最深的不是他看了有多少书,而是他看书的习惯。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他都能坚持看书,即使是在酩酊大醉以后,还能回去抱着书看。目前,晨读和暮读我已坚持4天,重要的不是每次能看多长时间,而是你能将这种习惯坚持下去,成为自己生命中不可忽缺的一部分。
陈紫欣老师:我们可能一直认为,我们每个人都不是设计师,设计似乎离我们很远,但在上了24日的设计思维课后,我认为,我们都是自己生活和生命的设计者。没有设计这门艺术,我们可能永远不会到达诗和远方。在工作上,作为一名教育设计者,我想通过发挥自己的匠心为孩子创造科学、合理、美好的学习生活,是一件过程多么不可思议、结果多么有成就感的事。运用设计,比如其中的共情,联系到教学,我们就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设计、班级文化建设等等。
罗安琪老师:视觉思维培训,让我们每个人脑洞大开。从一开始的随意画到最后的小组课程设计,大家的热情度和参与度都非常高涨。在课程设计中,培训老师引导大家发散思维、整合各个学科资源,大家各抒己见,最后达成共识,每组都积极上台讲解,这也是我在今后的创编课程体系中值得借鉴和思考的地方。
黄冰皎老师:让我最动容的一个环节就是戏剧学习。老师让我闭着眼睛回忆父母最难过的时刻,在场的很多老师都为之动容了。这一环节让我感到大家的心更近了。然后老师让我们分小组表演一个话剧,自写剧本,每个组都很精彩,各有千秋。不禁让我感叹老师们的文学功底和即兴发挥的能力。
包敏老师:在四川省学校文化建设研究会专家开展的两天培训过程中,我深刻理解到什么叫“团队”。回顾训练的全过程,历历在目,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大家都能凝心聚力,充分体现挑战自我、熔炼团队的精神。没有凝聚力的团队就没有竞争力,如果没有团队精神,这次所有训练项目就无法完成。通过培训我明白了,如果一个团队的组成人员各行其是、我行我素、自私自利、违规乱矩,势必一盘散沙,工作就难出成就。相反当这个团队面临艰巨任务或遇到困难时能坚定信心,同舟共济,在惊涛骇浪面前就能无所畏惧,就能完成别人认为无法完成的任务,就能顺利到达胜利的彼岸。这次训练过程中,所有队员都为团队完成训练科目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由于大家严格要求自己,注重了细节,一丝不苟、自动自发、拒绝借口,才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学生竟然可以这样教
令很多老师感触良多的是实操性很强的心理学游戏课、戏剧教育课、设计思维课。三者共同特点是现场专家只是“穿针引线”的引导者和帮助者,他们退居二线,将现场的聚焦点让给听课的“学生”,让大家人人参与、积极反馈、组团互动、上台展现,让现场每一个“学生”都亲身经历,用心感受。虽然看似几位授课专家台上轻松,但参加培训的龙江路小学中粮祥云分校教师都明白,他们的功夫在幕后,他们会在每一组讨论协商的过程中随时提供“可能”的帮助,让“学生”的进步按专家们设计的那套思维走,达到课堂目标,最后的成效就是“学生”的展示成果。大家纷纷表示:这为我们在课堂上更好地实施新教育提供了不少借鉴义。“若我也能设计出在课堂中,让每位学生生动直观地参与各种学习情境,并且还能完成课标所规定的学习目标,那得做深功夫,下狠功夫。”
很自然地,教师们在培训的过程中,就想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如何借鉴、如何创新、如何设计。
陈雨寒老师:在胡丹老师的培训课上,有个环节是给一个命题为“孩子”,让大家根据命题作画。每个学员作完画立即将自己的作品传到左侧老师手中,简单修改。经过小组的努力,大家最终完成各自手中的画。而当老师让我们选出组内最差的一幅画,并把它拿走当众撕毁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是愤怒的。愤怒之余,我恍然大悟:原来即使是我们最差的一个,也希望得到认可。大人都是如此,更何况是孩子。孩子的内心是脆弱的,是希望得到认可的。当一名老师当着全班的面批评一个孩子时,他的内心会觉得非常羞耻,并且会将这个缺点藏在内心深处,不敢示人。这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信,也在无形中抹杀了孩子未来更多的可能。所以我们不应该去打击孩子的缺点,应该找到他的优点、突出他的优点。
陈紫欣老师:戏剧表达课上,杨银波老师讲的很少,但通过开场的气氛活跃、肢体活动、静心音乐、朗读层次指导、即兴表演话剧等,我们参与的活动很多,效果也很好。这也许就是戏剧的魅力,传递给我们表达的魅力。我想到自己的课堂中,如何利用有效的各种方式、各种资源,充分调动孩子的自主性和兴趣,多多参与,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或许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周怡苹老师:在培训中,通过一次一次任务和挑战的完成,我们不断创造,不断完善,不断弥补个人的不足。很多工作是一个人没有办法完成的,在工作中,我也想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启发孩子们,和孩子一起创造科学、有趣、美好的学习生活,这是一件过程多么不可思议、结果多么有成就感的事。所以,我们会珍惜、热爱这个团队,并为自己是团队的一员感到庆幸。感谢学校,感恩身边人,希望自己能保持一颗对教育的初心和学习的热诚之心,在我们温暖的祥云大家庭健康成长。
教师竟然可以这样可爱
6天,8场主题培训,10余万字的“培训心得”。字字真实,句句用心,人人有感悟。看着这些天的“培训成果”,黄成凤校长从内心深处感到:学校的老师真优秀,能够带领这样一个年轻而优秀的团队一起做教育,真开心。
这次系列培训中,还有一个专题是专门培训新进教师的。新教师郑渝凡的感悟很深,他说:学校优秀老教师总结他们丰富的经验,向我们分享实干技巧及良好心态,这些是我最缺乏的宝贵经验。“黄老师的课堂管理,让我明白了一名优秀教师所应具备的不断积累不断学习精神的重要性;王燕艳老师的家校沟通如同一颗急效药,解决了我最担心的与家长沟通的问题;杨阳老师的班级常规管理,对于我来说,满满干货,尤其是针对是具体学生、班级团体的管理……这些系统化的学习,犹如一盏盏夜晚前行的灯,总是明亮又清晰地照往前行的路,我的所有想要迸发的行动,在此刻也平静下来,开始思考那些我还没有做好准备的工作,那些只有热情但缺少方法的观念,这一切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出来。
更多的老师,在“培训心得”里表达了他们的教育思考、教学设计等。
曹海艳老师:这次培训,总有一种让人意犹未尽的感觉,总感到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确实,作为一名新教师,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不过我有信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学习,尽快提高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尽快胜任本职教学工作,从而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小学教师。
黄晓梅老师:为期一周的培训,让我感受到这不仅是一场经验的分享,也是一次经验的传递,更是学校的关爱。不管是黄蓓蓓老师“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课堂管理艺术,还是我师傅王燕艳用爱撑起家校沟通之桥的家校沟通方法,亦或是杨阳老师“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班级管理技巧,都让我收获了宝贵经验,从中感受到老师们一丝不苟、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也让我更加直观体会到什么叫讲台上、书桌旁、春夏秋冬、寒来暑往。
黄杨老师:通过本次培训,让我获得了很多信息,开阔了视野。认识理解教育教学新的动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身的教学理念,解决现实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和同事们的相互协作合作,解决了许多困惑,也拉近了距离。十年如一日地重复工作,缺乏成就感和新鲜感;在面对越来越调皮的学生、越来越繁重的工作压力时常常心灰意懒,产生了职业倦怠感。通过交流培训,许多困惑得到了解决,进自己一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