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新闻»最新教育新闻»教师培养缺失了什么

教师培养缺失了什么

lidecheng2014-02-13 15:12:00

□ 姬晓军
      教师成长是个复杂而综合的命题。今天我们谈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精神成长如何破局,谈二者的均衡以及对教育变革的促进,是时代的呼唤,是历史的使命,亦是发展的必然。
      作为一个从业近10年的教师,我呼吁理性思考教育现状,深度考量教师发展,换位评估教育效率,我倡议透过管理变革与文化引领促进教师发展。
      懂孩子是教育的起点
      虽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但更高的专业水平一定是建立在更广阔的教育视野和更丰富的知识基础上的,所以教师的知识结构一定是丰富稳定且动态均衡的,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两个方面都不可偏失。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一定要懂得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和哲学。
      在教师培训中,我反复强调并且不断演绎的两个观点是:懂孩子是教育的起点,爱学习是进步的关键;每位教师必须坚守的底线是,不遗余力地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对于生命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尊重。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必修《学记》,必修《颜氏家训》,必修《柔性思维训练》,我们呼吁并为每位教师编制专业发展规划,也正是这个原因。
      我见过一个刚刚毕业的女孩子,她非常喜欢教师这个职业,所以毕业后选择做教师。在第一次沟通时,我提到:喜欢是一个非常好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你能把自己学习到的管理知识——特别是目标管理和团队管理的基本思想运用到教学中去,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时下各个行业的跨界,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不同领域的知识在一个更高层次上的整合从而发生的裂变。
      作为亲历者,我见证了很多:她给每一个孩子取了英文名字;鼓励每一个孩子在公共区域讲英语,进行大胆而有效的交流;动员每一个学生和父母沟通,而这些都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
      所谓经验,不过如此;知识均衡,正是如此。教师的成长与时间并不成正比,而与用心正相关。
      教育行业有一种流感
      重利轻义是工业化思想在教育行业的一种流感。这里所说的利,并不完全是利益;这里说的义,却是道义。什么样的道义呢?基于一个生命积极影响另一个生命,并促使其获得认同、价值和成就感的责任。
      从生命的价值角度来思量,教育工业化的批量生产是无法生产出卓越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
      大量的实地调研显示,文理分科在实际的教学和实践过程中,被功利化或者被极端化而不自知,也是对于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一次人为割裂。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后期都非常重视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均衡。
      当然,从宏观来看,教学方法的单一,显示出我们科学素养的缺失;教学实践的盲目跟风,也是我们人文素养缺失的一种体现。教师职业是众多职业中的一个,这个说法本身不错,但是我们需要明确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的哲学素养是教师竞争力的核心,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促进社会进步的关键。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我认为:心怀敬畏,有所不敢,才能自警自省;才能谦卑虚怀,不断自励,获得进步。人文素养能够保证我们对于生命足够的尊重,科学素养能够保证我们促进生命有效的共赢。
      如何提升教师学习力    
      教育的根本使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好地实现生命的价值。所以教师发展之路,从根本上来说是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之路,而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离不开阅读和思考,离不开终身学习的实践。
      在如今飞速发展的社会,学习力就是教师发展的核动力。立足自我实现,真正成为倡导阅读、终身学习的践行者,是教师精神成长和专业成长的保证,是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应从更高的角度,统筹管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精神成长,为教师发展与学术交流搭建平台,实施全面而长期的教师阅读计划,分享有效而积极的教师学习实践。利用科学技术平台,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信息交换,让教师走出教室,走入社会、走进社区、走进家庭。
      激发深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不断地优化知识结构,提升自我的哲学素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积极进行自我阅读,积极实践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科学统筹,促进信息和经验的共享,教师的发展大有可为。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明士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