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新闻»最新教育新闻»“五课联动”绿化培训生态链

“五课联动”绿化培训生态链

lidecheng2014-01-08 11:21:00

www.jyb.cn 2013年10月25日  作者:王红顺  来源:中国教师报


  ——一个微格培训的系列课例解读

  微格培训不仅可以应用于学生培训,也可以应用于教师培训。本期,周刊为读者介绍一种“五课联动”的培训模式,看看这种模式是如何让教师在短时间内掌握新课堂的理念与流程的。

  新课堂不仅有“道”,而且有“术”。怎样让新课堂的理念落地生根?可以尝试“五课联动”的培训模式。

  这“五课”是:导课——新课堂应该怎样;范课——新课堂应该这样;读课——新课堂为什么这样;试课——尝试新课堂;议课——新课堂还可以这样。

  以上5节课,采用“整体联动、逐层推进”的方式进行,一般安排在一天之内,集约而高效。上午进行3节——导课、范课与读课,下午进行2节——试课与议课。

  导课——新课堂应该怎样

  导课的主要目的是让没有接触过新课堂形态的教师整体感知新课堂,让他在接触到一个新的课堂模式之前,先了解新课堂的一些基本思想与基本理念,并能按照新课堂所倡导的新模式去操作。

  导课开始后,培训人员先出示学习目标,包括课堂模式解读、建立学习小组、尝试编制导学案、体验课堂流程等步骤。

  在进行学习小组的体验式培训时,一般会经过以下步骤:分发有关合作学习与小组建设的相关材料;将学员按人数分组,合作讨论小组文化建设的方式;各小组集体展示、相互点评。

  需要注意的是,划分学习小组的基本原则是:组间异质、组内异质、同组结对、异组帮扶;学习小组的划分依据是: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学生性别、性格特点、习惯爱好、家庭情况等;小组的标识文化通常包括:组名、组训、组规、组徽、组歌、口号等。

  小组体验式培训结束后,参训教师体验课堂流程。一般来讲,新课堂会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上课前,教师先发“学研测评报告单”,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报告单”独立自学,提出自己的问题,自己思考、自己解决。

  “学研测评报告单”在传统“导学案”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与创新。顾名思义,“学研测评报告单”就是学生“学习”、“研讨”、“检测”、“评价”等课堂活动的“路线图”,同时又具备“导航仪”与“方向盘”的作用,是学生独立自学的有力帮手,也是学生自我评价的“仪表镜”。此外,“报告单”还是教师了解学生学情的“指示牌”,是学生学习发展历程的“记录单”。

  “报告单”有目标、流程、收获三大版块。目标版块会向学生出示“学习目标”和“检测目标”;流程版块包括自主学习环节、合作交流环节、集体展示环节、拓展延伸环节、达标检测环节,前四个环节都有“导航台”和“菜单栏”两部分内容,“导航台”为学法指导,“菜单栏”为资源共享,达标检测环节则分为必作部分与选作部分,为学生的分层学习提供了便利;收获版块是学生总结心得、发现规律的收获记录。

  学生在独立学习中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向组内其他成员求助,小组也解决不了时,可以出示“问题牌”,向教师求助。这个过程,就是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相互提问、引发思考的过程。

  通过展示、质疑与评价,教师发现学生理解有不到位的地方,需要进一步追问启发,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让课堂得以拓展、延伸、升华。

  一节课结束前几分钟,学生应该进行达标自测,并反思总结课堂上的收获与发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范课——新课堂应该这样

  范课就是由培训导师为学员作示范,让学员直观体会新课堂模式。

  在范课环节,培训导师先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解读、质疑、删减、补充、调整,然后经过自学、合学、展示、拓展延伸、达标检测,让学生完成课堂学习。

  范课需要借用本地学生,所以培训导师在上课前,需要与学生进行短暂沟通,拉近师生距离,激励学生绽放自我、精彩表现。

  读课——新课堂为什么这样

  读课,就是请一位或几位教学专家或本校学科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对一节课进行多元解读。读课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员明白新课堂应该什么样,还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这样。

  培训导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新课堂:

  1. 课堂学习目标与单元教学目标、学段学习目标及新课程标准的对接。

  2. 一节课内容的知识点、学习方法的切入点、情感态度的激发点。

  3. 课堂问题的贯穿线、情感的交融线、双边的互动线。

  4. 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如何面对每一个不同的学习个体,全面提升学生学习力和学习品质。

  5.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合作与探究的魅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6. 体现课堂的灵性、灵敏和灵气。

  7. 突出课堂的主动、互动和律动。

  8. 从课堂参与度、教师亲和度、学生自由度、教材整合度、知识延伸度等几个方面评价课堂。

  试课——尝试新课堂

  试课,即尝试课。在培训时,可以选定一名本地教师,让他按照示范课的模式与要求,准备一节“尝试课”,供其他人观察与研讨。

  试课培训有以下几个要点:

  1. 通过自荐或指定的方式确定试课教师,试课教师一定要从参训的学员中产生。

  2. 利用课间时间,培训导师要与试课教师一起备课,并编制“学研测评报告单”,对试课教师进行全方位指导。

  3. 试课教师在试课时,培训导师要在现场观察,发现有明显的失误或不熟悉的操作技术,可以及时提醒与指导。

  4. 在自学、合学、练习等环节,培训导师也要深入课堂,指点试课教师应该怎样发现问题。

  5. 其他学员在台下观课,并按照评价要求与评价标准进行反馈。

  6. 试课结束后,所有参训人员应该一起反思课堂的得失,以便于将来的改进与完善。

  议课——新课堂还可以这样

  议课的主要目标,是以尝试课为研讨课例,进行全方位会诊,让所有人明白,课堂的优点是什么,不足在哪里,应该向哪些方向努力,如何改进与完善。具体的操作流程是:

  1. 事先准备好议课记录表,分发给每位参与议课者。

  2. 试课教师谈课堂设计意图、问题处理方法以及课堂感受与收获。

  3. 学生代表谈课堂感受。

  4. 参训学员代表议课。

  5. 专家导向性点评。

  6. 试课教师谈议课后的二次反思。

  7. 布置培训作业。

  “五课联动”将培训内容划分为5个课型,将微格教学的方法移植到5节课上,目标集中、任务明确,有利于化整为零,从而优化了培训环节,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培训范例。

  (作者王红顺,单位系河南省封丘县实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