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新闻»最新教育新闻»微课程,给孩子生命成长的礼物

微课程,给孩子生命成长的礼物

lidecheng2013-12-31 12:17:00

《浙江教育报·教师周刊》1月25日讯:

作者:杭州天地实验小学校长  王雷英

      来到杭州市上城区,来到新天地,满怀期待和憧憬。伴随着一年级小朋友的到来,我不时地想起“润泽”两个字。“润泽”,滋润,泽被全体,让教室里每一个角落都能受到和风细雨的滋润,让坐在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都能身心自由向上地成长。看到“润泽”,想象那是春雨后盎然的草地,滴着露珠的玫瑰,女子滋润丰盈的手背……一定给人很美好的情景和心情。教室是润泽的,那一定是丰富的,不是令人乏味的,没有焦躁和茫然;也一定是和谐的,没有隔阂和拘束,是自然而有生机的。于是,我一直在思考,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润泽”?我们的新天地能够给予孩子什么?

      “课程”是孩子童年成长的经历

      “课程”的语源是拉丁语的“跑道”(currere),“课程”是在“人生的阅历(经验)”这个意义上使用的词汇。因此,“课程”是意味着“学习经验”的多层组织的概念。“课程”,第一,表现儿童学习中所经历的文化内涵;第二,意味着组织其学习内容的教学大纲;第三,意味着使学习内容制度化了的学科与教材的组织。

      我们认为儿童所经历的成长体验就是“课程”,如同成长道路上的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站点,又如同成长日历上的一个个大大小小的节日……课程的终点,就是教室里的每一生命,他们不仅经历了时间的洗礼,而且通过充沛与丰富,能以开放结实的姿态,呈现在世界面前。

      当前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是教育应该达到的底线,而并没有规定教育的最大可能性。国家相关部门审定通过的各种官方教材、地方和校本课程,是实现课程标准的各种途径。学校自主研发的课程,是在教材体系之外,在知识系统之外丰富孩子的智力背景,丰富孩子的生命体验,达到一种润泽之充实之的教育目标。

      我们所要微化的课程,正是以课程标准为底线尺度,综合利用所有可用的教材并将之有机整合,开发出尽可能卓越的课程,促进师生生命的自由舒展与成长。

      体现“需求”和“期待”

      现行教材最大的缺憾就是过早追求精确,以及与生活、生命有疏离感,而“微课程”强调实践、感动与生命在场,正好是对这种偏差的有效纠正。

      我们理想中的课程是“人”字形的,它具有辐射性和支撑性,就像一座高山,以主题(山)为中心,准备好学习的途径(登山路线)。在“人”字形的课程中,一撇一捺,撑起天地之间大写的“人”就是目标,但其价值在于登山本身的体验及其快乐。“撇”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所有课程,做到开齐开足。“捺”课程是根据孩子需要而设计的微课程(即校本课程),它具有“超市”功能,为孩子发展的可能性提供服务。

      我们的微课程希望达到这样一个目标:教师的活动由“传递”转变为“支援”,微课程应儿童的需要而设置,更微小,更细致,更指向儿童的第一感受。以当前儿童的认知兴趣和发展需要为基础的单元主题来组织课程。重建把学习作为有意义经验加以组织的“主题—探究—表达”模型的单元。即以主题为中心,把学习组织成活动式、合作式探究的过程,其结果不是用测验分数来加以测定,而是以报告、展览的形式来表现,追求学习经验文化的、社会的、伦理的价值。把儿童与世界的沟通与对话、师生的沟通与对话、自我的沟通与对话,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指标。儿童的学习是通过建构世界(认知性实践)、人际交往(社会性实践)、完善自我(伦理性实践)这三种对话性实践而完成的。

      微课程力求达到规模缩小,学校作为“微型共同体”来追求,即“微学校”;在核心课程、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融入微课程,坚持人人参与和自主选修原则,课程教研纳入校本研修范围,体现课程指导的专业性。微课程的顶层设计和反思,遵循“超市”原理,提供给孩子可选择性的课程。基于此,我们构建起新天地一年级部的微课程框架:核心课程有周一诵诗会、周四社会体验日;学科课程有“校园日”活动、硬笔书法、动漫启蒙、新经典阅读英语入门;活动课程有小小民乐团、民族舞蹈、动感拉丁等。

      微课程的支持系统

      课程既是一个传统继承的过程,也是一个民主创造的过程。我们的微课程,以儿童阅读为根系,以学科教学为枝干,以活动体验为绿叶,以个性展示为花朵,需要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有力的支撑,“润泽教室计划”、“小公民素养工程”、      “读书人俱乐部”是天地微课程重要的支持系统。

      1.润泽教室计划。教育的品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间间教室的品质决定的,取决于每一间教室里的故事与成就。 “润泽的教室”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享受着愉悦的感觉,只有这样,才会有自然而然的生成,才会有有效的课堂。“润泽的教室”将愿景、文化、课程等融合在一间教室里,就是师生汇聚在伟大事物的周围,穿越在伟大事物之中,吻醒故事和经典,编织诗意的生活,最终让教室里的每一个生命走向卓越。

      2.小公民素养工程。人的道德发展,会经历自然功利境界(包括逃避惩罚和渴求奖励两个阶段)、习俗规则境界(包括“我要做个好人”和“我要遵守游戏规则”两个阶段)和道德仁爱境界(包括将心比心与惠泽天下两个阶段)这三个相继的境界(六个发展阶段)。我们借助“体验日活动”和“校园公约”的制订与学习,通过“故事校园”的建设,来润泽儿童的心灵。

      3.读书人俱乐部。我们的亲子阅读、新经典播种团、读写绘、诵诗会、童话剧、电影课等课程,借助“晨诵—午读—暮省”活动,用符合孩子年龄特征的美妙诗歌童谣、有趣的绘本故事以及经典的动画影片润泽他们的心灵,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微课程”也许是我们献给孩子的一份礼物,我们想呵护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关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微课程”也许是我们天地教师想留下的脚印。我们想守住每一个日子,珍惜每一个日子,我们也想把故事写在学校的历史上,写在学生的心坎上,写在自己的教育生涯里。

 (责任编辑:浙江教育报)

 

详见《浙江教育报·教师周刊》第337期第4版报道,具体链接:

 

http://www.zjjyb.cn/jszk/sixiang/1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