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新闻»我会省政协委员、会长高善峰接受香港大公报专访: 建议川港青少年加强交流

我会省政协委员、会长高善峰接受香港大公报专访: 建议川港青少年加强交流

admin2019-01-28 13:01:00


四川省政协委员、我会会长高善峰

       随着去年《川港合作会议合作机制安排》的签署,川港合作从地震援建、民间交流提升到地方政府间全方位和机制化合作。13日,四川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在成都开幕,参会的政协委员们围绕川港合作带来了多份提案,其中,加强川港两地青少年交流、促进两地民心相通,成为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部分港区委员认为,由于教育上的缺失,很多香港青年人对于国家情感、认同感有所缺失。青年人需要更多机会来全面认识国家发展与内地的现状,需要加强与内地青年双向深度交流,阔视野、长见识。四川开展川港青年工作有三大优势,既有因2008年汶川地震而结下的川港特殊情缘,又有两地建立的恒常化川港合作会议平台,而且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爱港知港,推动工作得天独厚。
       “至今累计有70余所、超过全省64.2%的高校直接参与了对港澳台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但在基础教育领域,不到40所中小学校参与了对港澳台中小学校的互动交流,占全省中小校学总数不到0.16%。”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学校文化建设研究会会长高善峰亦在提案中关注到了四川与港澳台地区青少年交流合作的问题。 
       “尽管四川在教育领域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但目前四川与港澳台地区青少年的交流仍呈现‘四多四少’现象,即高等教育参与多、基础教育参与少,双向青少年短期交流多、长期交流少,内地的教育交流与合作需求多、港澳台的教育交流与合作需求少,官方的教育交流合作多、民间的教育交流合作少。”高善峰说。 
       针对“四多四少”的问题,高善峰建议,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推动港澳台青少年交流工作持久发展。同时,依托“四川省与港澳台中小学姊妹学校平台”建设等项目,让更多让中小学校及中小学生参与到对港澳台的互动交流中来,并依托大熊猫、川剧等巴蜀文化,研发港澳台教育交流的创新项目;可在四川筛选点位与机构,建立川港澳台教育交流基地,并推动民间力量参与,成立“川港澳台青少年交流活动基金”,专门支持开展四地青少年民间交流计划、港澳台青少年来川学习实习和创业计划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