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新闻»最新教育新闻»张文忠:课堂游戏化的台湾实践

张文忠:课堂游戏化的台湾实践

admin2015-01-14 14:03:00

2015-01-13 四川省学校文化建设研究会

  (张文忠,台湾新竹建华国中校长。本文为作者在蒲公英教育智库首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上的演讲。)


  主动学习跟被动学习哪一种更有成效?成功的经验是否可以复制?遥不可及跟唾手可得哪一种更容易获得青睐?愉悦心情做事的效能是不是可以提高?


  台湾中小学教育环境简介


  大家好!很高兴聆听大陆校长们的分享。我想在我还没有进入今天的主题之前,对台湾国中、国小的教育环境做一个简单的说明。第一,台湾的学生迁徙自由。家长愿意迁到哪个地区,哪所学校,是非常简单的,所以学生的人数是没有办法控制的。第二,上世纪九零年代教育改革之后,家长可以参与校务,所以对校长的权责有非常大的制约。第三,校长任期一任四年,四年后必须接受上级、家长、教师的检验,经过他们投票评选之后才能够续位,同一所学校参选最多两个人。第四,国中、国小是依据常态分班的,每一个班级都会有将近30%的孩子学习意愿非常低落。所以今天我提出五个游戏式的学习模式。这其实是普及性的,不是精英式的,主要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参与到学习当中。


  现在台湾最夯的两个字是“翻转”,我们最夯的是“翻转”教育,它主要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体验式的学习、分组教学。佐藤学的“学习共同体”、华德福学校、森林小学、蒙台梭,都是我们“翻转”教育里面常常提到的。那么传统教育跟“翻转”教育一个最大的差别就在于老师是从“怎么样教会学生”改变为“学习怎么样教书”;学生们从“背诵、融会贯通”到“从观察操作中发现”;教学的主题从“教师授课”到“学生的学习”;关注的重点从“教师在教室的教学绩效”到“学生的学习历程”。


  让教室里不再有“客人”


  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想问到底学习是苦事还是乐事?大部分人都会说是苦事,可在座的400多位校长应该都把它当作乐事,因为你们都是成功者,而且你们有自己的目标。那我想问几个问题:主动学习跟被动学习哪一种更有成效?成功的经验是否可以复制?遥不可及跟唾手可得哪一种更容易获得青睐?心情愉悦做事的效能是不是可以提高?


  我想大家非常清楚,电玩带给我们什么启示?电玩代表好玩、有趣,而最重要的是,我们玩者可以掌握一切。在这里面,我们前面12~13岁的孩子,从来没有成功经验。因此我们希望,提出我们所谓的游戏式学习,让这些孩子有一些成功的经验。相应的,学习从传统的着重知识取得为目的到后来着重探索、体验和启发。


  我要强调的是,以前“教室中间有客人”。因为有30%以上的孩子觉得教学里面的任何学习与他们是没有任何关联的,所以他们都被称为“客人”。但是我们利用游戏式学习之后,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我们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五个游戏教学方案


我提出的第一个方案是


  我想最重要的是,用游戏来代替策略。在这个游戏里面,首先要筛选我们的“关主”,这个“关主”刚开始是由老师来做,然后慢慢变成交给学生来当。第二,我们设计很多的题目,这些题目可以将学科,也可以将科目与议题,包括环保、安全等各种意义都融合在里面。那我们也多了一些办法,办法里面依照题目的难易给分,1分、2分……然后把学生的位置磨合出来。那学生一定要“异质性”地分组,他们根据自己的位置,根据自己的方法,可以选择他们的专长,先攻哪一块地方,先闯哪一块取得高分。我们教学生采取很多策略。然后,我们做“闯关游戏”的一系列比试,最后统计出来。我想要传达的是,我们在颁奖过程里面,不单是颁发前几名,最重要的是,要将那些努力的历程都给他再现,让所有努力的历程都凸显出来。


第二个方案我们称为


  本来是一个自行车的社团,经过学校的整个规划之后变成校本课程。它是采取体验式学习。在这里面,春天,我们举行溯溪的活动;夏天,进行了整个环岛的旅行,大概七八百公里,花10天时间;秋天,我们攀登台湾的高山,玉山跟贺兰山;冬天,我们与海洋接触,到绿岛去做绿岛骑迹。原来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小组课程,后来慢慢发展成学校的特色,我们学校也因此变成了特色学校。


  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因为参与的人非常多,每一个都需要筛选。面谈的时候要问他,你报这个团体有什么目的,有什么想法,我们希望能够在里面提供所谓的服务学习的机会。另外,我们增加了加盟的概念,就是我们联合学区内的国小跟高中,变成十二个年龄段,然后也可以有跨校的合作机会。


  这个游戏课程,大概每一次都有100个学生,分成10组,一组里面有一两位高中生,三四位国中生,其他是国小生。之后回到教室去学习,也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年纪里面得到非常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我们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有成功的体验。就算你的体育很差,你骑道的时间最慢,但是过程最要紧,因为你是坚持到最后,有收获。


第三个活动是


  在这里我们侧重于“国际村”的概念,我们规划了6间情境教室。这6间教室里面,我们可以模拟环游世界。怎么样环游世界呢?这里有“交通情境”教室,让学生在这里面知道怎么接驳,怎么坐车。还有“购物的天堂”、“故事屋”这类的。我们也可以在“情境中心”模拟“美食大搜秘”、“生活大富翁”……最重要的是,我们每一周除了正课之外,都有一节是全英文地上课。外语教师全程用英文,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沉浸在这个英文环境之下,就算他答不出来,但是最简短的话会说得出来。同样的,这6间教室,有的是跟我们周围环境非常熟悉的设计,有的是模拟世界各地的虚拟环境,让学生除了对周边,还能够对世界有些理解。


  我们同样希望通过“异质性”分组加强团队学习,再来设计“大富翁游戏”,让“大富翁游戏”里面可以有很多议题。“大富翁游戏”的玩法是用一个骰子,丢出来几点,就前进几步,在前进的几步里面你就可以设计很多题目放进去。这里面我们可以融入类似星座活动、世界景点,或者油画、历史,周遭环境的各种议题。另外我们也设计了线上的学习,大概是准备了60多个的英语会话情境,让学生可以在家里面,不在学校也能够在线上学习。我们希望这个活动从本土在地到台湾,最后能够接轨到世界。


第四个活动我们称之为


  因为新竹市就是竹堑。这个活动我们称之为“自助旅行篇”,希望学生能够学到自助旅行的能力,我想让他们从新竹走到北台湾、台湾全岛甚至全世界。我们的做法是由老师教孩子具备基本的能力,像资讯搜集、像野外求生、越野定位或交通工具的搜寻、食宿安排。我们希望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之后,自行分工。这样的自行分工里面可能有的做框架的架构、有的做资料的搜集、有的是做资源的整合,PPT的制作都由学生来完成。


  为了让孩子比较安全,我们会将各种不同方案搜集起来之后,大家一起来提出修正意见。我们希望家长跟老师能够陪同,但是大人只能当观察者、陪伴者,不能提出任何的意见。最后,学生发表整个成果,互相观摩,希望在观摩过程里面可以学习到别人的优点,更能够创造更多、更广的思路。


第五个活动,我们称为


  它主要是由广达文教基金会提供很多名画的复制品,而我们将其在各校做巡回的展出,让孩子从小就可以接触到各种艺术作品。在这里面,我设计的学习是希望首先改变老师的教法跟想法之后,再改变孩子。最重要的是我们希望在里面训练“导览小尖兵”,我们希望孩子能够面对观众、面对不同的场景,能够落落大方地表现自己的自信。在花莲监狱里做解说、在树丛里面做解说……各种不同的解说让孩子能够好好地学习,展现自己的自信。同样的,我们利用便利贴的方式来记录思想的历程。在讲授过程里面,孩子的思想若有改变,就赶快写到便利贴上贴在里面,这样我们可以全程记录他的思想,观赏他改变的历程,由此可以训练孩子很多东西。


  整个游戏式学习里面不同的年龄层会有不同的做法,我想要讲的是如何实施游戏式学习。最重要的就是有弹性,做校长一定要谈到弹性,还要强调开放、多元与创新。虽然,游戏式学习可以提升学习的效果,但是它不是万灵丹。我想,各种教育形式只是我们学习的方式之一,我们要让它有效,一定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因此,回归教育的钻研能力才是我今天所要讲述的。回归教育的钻研能力,不要抹杀孩子的任何创意,更不要忽视孩子那一点点的成就,因为那是未来孩子学习的意外动力。


  找到方向,做就对了


  以下我补充讲几点:


  第一,就是用丑化自己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扮演媒婆、扮演钟馗、扮演丘比特和扮演魔法学校校长,在不同的学校我会有不同的做法。我希望通过丑化自己可以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因为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孩子喜欢,他就愿意学习。孩子喜欢,他就会更积极。也就是说,当孩子喜欢的时候,你想表达的任何信息,他都愿意接受。所以我们愿意在不同的场合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孩子非常愉快地学习。


  第二,行动最重要。在培英国中6年的教学里,我们一共发展了将近10种不同的运动项目,都在全市甚至在全岛取得了非常靓丽的成绩。同时还发展了近10种艺术团体,比如民乐、管乐、打击乐、瓷笛、合唱、戏剧、民族舞蹈,跟北大、清华附中进行沟通交流。这些实际上传达了一个讯息,就是只要你想做,没有什么不可能。


  去年我来到建华国中,这是一所学生数已经连续减少14年的学校,几乎没有人敢去,也即将面临撤校。但是我采用了营造快乐的学习环境这样的方式之后,孩子们非常高兴,都愿意来到学校。因此这一两年也增加了4个班级。


  今天的分享只是想告诉各位,玩的教育,也是未来学校的另外一种成功方式。在结束之前,我还想告诉各位一句话,光有梦想成就不了伟大;找到方向,只要做,就对了。谢谢各位的聆听。


  会场答疑


主持人:看得出来张校长是一个很有弹性的人。我的同事采访他的时候,在学校里面听到同学们说他们很好奇张校长今年会扮演谁。我的同事给我讲了很多你们学校的故事,有一个细节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是张校长推倒了学校的围墙,将社区周边很多商家、很多住户都发动起来,主动参与到学校教育当中。这是怎么做的,方便介绍一下吗?


张文忠:在三民国中的时候,我想把围墙推掉。人家问我为什么推倒围墙?我说其实有形的围墙很容易推掉,人和人之间无形的冷漠的围墙却是很难推倒的。在三民国中推倒围墙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他们担心的是我们的孩子随便出去会影响到社区。我跟大家说,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如果你都没信心,别人怎么会有信心。而推倒围墙之后的这三年时间里,没有任何一次学生随便出去的情况发生。


  你刚才讲的附近的商家、社区跟学校融为一体的事,就是在培英国中的时候,我在我们操场旁边打造了炊事场,让附近的居民可以在里面烤肉。因为我觉得,当你跟社区融合的时候,社区就是你的助力。周遭的环境我们在推动,我们让周遭的商户用英文跟孩子对话,让孩子能够在英文学习中获得很多的鼓励。所以,这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要担心阻力,我们最重要的是将阻力化为助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