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这句话真的合理吗?
admin2014-12-26 16:08:00
作者:陈万勇
“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这句话曾在大多数中国学生耳边响起。然而仔细分析其内在逻辑,我们却不得不怀疑其合理性。
道理很简单,如果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服务,即使学校不做任何要求,学生也会心怀感激,不仅今天以学校为荣,还会永远以学校为荣;相反,如果学校没有较好地承担起教育服务的职责,却一厢情愿地硬性要求学生“以学校为荣”,学生就会心悦诚服地以学校为荣吗?
其实,我们不妨把这句话稍作改动,变成“今天学校以我为荣,明天我以学校为荣”。不要认为这只是无谓的文字游戏,这包含了教育理念的升华。“今天学校以我为荣,明天我以学校为荣”是一种民主平等、以人为本、真诚互敬、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体现的是学校对学生的关爱、悦纳和赞赏,是一种积极的期待,如同皮格马利翁面对心爱的雕塑。学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硬件和软件,为他们的成长创造优良条件,把他们当作学校的主体和服务的对象。若干年后,学生重温那份美好的回忆,必然心怀感念,饮水思源。这两种理念,哪一种境界更高远,不言而喻。
问题的关键还在于,面对21世纪日新月异的时代浪潮,除了及时、主动地变革,我们已经别无选择。当今社会日益呈现出价值多元化、观念民主化的发展趋势,教育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着革命性变化。教师和学校已经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和信息的中心源,学生的需求愈来愈个性化,特色化的学校不断涌现,学生对学校的选择权也越来越大,学校对生源的争夺也愈演愈烈。
面对如此巨大变化,难道我们还能心安理得地幻想“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吗?还敢沿用唯我独尊的观念来管理学生吗?要知道,学生就是学校的生命线,失去了学生,还有什么资格谈教育?因此所有的管理者和教师都必须明确,学生就是学校核心“服务对象”,学校的各项工作就是构成一种服务链,并最终由教师将一种优质的教育服务提供给学生。既然“教育是一种服务”,校长和教师就应该转换角色,深刻地反省自己的各种教育行为,胸怀善意和尊重,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进行科学的引导,为学生提供和谐的成长环境。
世界上最大的制药厂之一的默克公司的一位董事说:“我们要记住,药品是为病人生产的,我们不要忘记药品是为人们服务的,不是为利润。”如果认真理解了这几句话,我们也许就会懂得,学校究竟应该在什么时候以学生为荣,也就会明白,一旦学校真诚地种下“今天学校以我为荣”之花,学生就能结出“明天我以学校为荣”的丰硕之果。
(原标题:《到底以谁为荣》。作者单位系浙江省黄岩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