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新闻»最新教育新闻»如果教育体制是个死循环,您咋办?

如果教育体制是个死循环,您咋办?

admin2014-11-14 15:44:00

2014-11-14 四川省学校文化建设研究会

如果教育体制是个死循环

文:白宇极(《白卷》编辑部)


  一

  2010年途经北京,见到一个老朋友,不过几年的光景,他已经头发全白。不但如此,他也不再做教师。


  相对唏嘘之后,就问他:为什么不做了?他笑了笑说,绝望了。我就劝,说好歹也能带出几个,君子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盯着我看了半天,又笑着说,带出什么样算好呢?我想了想,似乎没什么答案。


  他开始来京城,去的学校不算好。但他嗜书如命,又博闻强记,几年的时间就有了名声,随后去了一所在北京数得着的中学。但他的绝望也在此。


  他说在体制内能够不高考么?能够不拼好大学么?不能。就是最好的学校也要教那些东西。教一些跟教材考试无关的思想内容你就是另类。


  我说那你可以跳出这个体制,教学生瞄准海外么。他又笑,的确是啊,但你想过没,什么样的孩子才能出去,而且不瞒你,那些出去又回来的孩子做事真是比体制还体制。


  我不解,为什么?他说,因为他们是或者他们几代都是既得利益者。如果还不是,也要挤进这个轨道才成。


  我想他有些偏激。以前这个词一般都是别人说我的。但随着年龄增长,我总觉得可以做一些建设性的事,而不是彻底跟现实决裂。


  二

  2012年我去山东,遇到一位老同事。他年龄更大,就想得更加建设性。他希望能够找到一些优秀的教学方式。他说,难道真的就没有一点可取的地方?我就不信体制内就没有人做过努力。


  我们在一所学校的空地上就起了争吵。


  我拿浙江几位朋友做的教材研究为例,我说那些文章从头到尾都在撒谎,你告诉我怎么才能做到建设性教学?


  他说我们不要说这些大道理,我只问你,有没有一些教学技术,无论是在什么制度下都可以发挥作用的?倘若你自信将来会有变化,那么这些技术就可以在将来的废墟上立刻发挥作用。


  我们争论了两个小时,谁也说服不了谁。过了几天我反思了一下,觉得也许是大家对制度的看法有程度的差别。


  我认为在现有体制下,教育技术必然会有限制,它无法达成完全的技术化或者中性化。而他认为,技术就是技术,它是中性的东西,怎么使用完全在人自己,和制度无关。


  制度也是人构成,技术也是人操作。所以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


  三

  那我们应该指望哪个人?我们的教育改革,一直备受诟病。数十年仍然让人失望。


  去年看到楼下一所民办幼儿园做得风生水起,不及一年已经蔚然成规模。但是时时感到悲哀的是,每天听到看到的几乎都是规训。听见它们排队,听见它们集体唱红歌,不由得心惊胆战。


  去问他们为什么这么教呢?他们说,小孩子当然要学规矩,从小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大脑发展,这样将来才会出人头地。问及这些老师的学历,大抵都是中师或者师范毕业。


  这些理念,就是他们所受的学校教育。这些想法,就是周边社会以及那些孩子们的家长或者说老师们的客户所渴求的东西。而这些,怎么改?


  我们希望大学先改变,但是很可惜,至今没见成果。这些在大学里学成归来的人开始教幼儿园、小学、中学,小学、中学的孩子们从小受到这样的教育又再去大学深造,就这样,把一种灌输的思考形态弄成了死循环。那些被循环起来的孩子们从小就在一个封闭的轨道里面跑,也很难接受另一条路。


  我突然想到何伟在《江城》里面提到的那个特立独行的女孩子,她的命运并不好。或许,我的老朋友并不偏激,他看到的恰恰是真相。


  四

  但也很难说我的老同事就错了。毕竟不去做就没有出路。


  无论哪一个环节能够打破,似乎教育都会有希望。但是很明显,每一个环节的打破都遇到了障碍。因为水很深,到处都是利益。有些地方,甚至以法律的形式被固定。


  唯一有希望的可能,大概是从教育体制内的思维中跳出,以一种社会思维来突破它的限制,从一个被捆绑的严严实实的体制内寻找漏洞,进而进入一个更广阔的领域里面去。


  前媒体人邓延康拍了记录片《盗火者》,就是这种努力。它复原了体制内外一群不服从体制潜规则的人,让他们的努力开始在世人面前显现。


  但是我们说,这些星星之火真的可以燎原么?相对于庞大的体制内学校的数目,相对于庞大的中西部生源数量,相对于无法接受这种思考的社会群体,熄灭的可能远远大于成长。


  尤其是那些在体制内努力的人,几乎在影片中就看到了终点。


  我们赞叹他们勇敢的同时,也相信一个真正有可能的未来想要改变,其内因必然属于社会发展本身。它必须从垄断的体制中走出,成长为可以与传统教育体制相竞争的教育力量。


  它必须在法律上得到保障,可以与所有的公立学校平等发展,无论在资金、招生或者其他的政策上,都不会受到不公正的排挤,只有这样也唯有如此才有可能。


  没有创造力的教育没有未来,没有创造力的教育体制也是一样。没有创造力的空间,不经历创造性破坏,也终究没有打破死循环的可能。


  我们把一切都归结于体制。但要寄希望于体制的自我改变么?明显不可能。


  可是我们说,每个人都是体制。在翻阅台湾教改的资料时,惊叹于那些浩如烟海细如发丝的教育法条,想到这背后是由一个人一个人的努力,历经数十年架构起来的乌托邦,不由热血上涌。真不知道我们要多少年才可以完成?


  时间一天天溜走,我们落后的越来越多。时间不等人,现在唯有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出这个死循环的链条,去外面的世界学习,去挑战自我,去反思,去改变,去建构我们自己的乌托邦。


  就像一句老话所说的,也许不知道是哪块石子,只是轻轻翻了个身,就引起了雪崩。

  (本文为《白卷》编辑部-直跑者团队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微信号。媒体转载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