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新闻»最新教育新闻»让成功降临在课堂

让成功降临在课堂

lidecheng2014-03-13 09:15:00


——记河北省石家庄第十七中学的“互动高效课堂”
      “让每一个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是我们的教育追求!”在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有一所以“成功教育”闻名遐迩的学校,她,就是石家庄第十七中学。2002年,当新世纪的阳光刚刚普照大地,石家庄十七中就在人本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以人为本,人人成功”的办学理念,并以“成人、成才、成功”为主题的“三成”教育模式,铸就了响当当的品牌。然而,教育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探索,新世纪第二个10年,“成功教育”该往何处突围?此时,以边东书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将目光聚焦到了课堂,一场力度空前的课堂教学改革在这所老牌名校悄然兴起,不仅深刻地影响了这里的课堂面貌和教学方式,更为河北省新课改奏响了时代强音!

      一堂大放异彩的语文课

      2013年10月25日,“第十一届中国新教育发展论坛年会”在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隆重举行,在高中组同课异构活动中,来自石家庄第十七中学的李敏老师的一堂语文课令人眼前一亮。

      这堂课的内容是鲁人版《史记选修》中的《甘罗》一文,课堂被设置为初读、再读、品读和美读四大环节。初读环节,同学们边听录音边跟读,解决正音问题,掌握诵读技巧。再读环节,全班齐读,梳理文本,在掌握文言文重点字词及语法现象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初步解读。品读环节,分组诵读和讨论,深入了解甘罗这一年仅12岁的少年英雄形象,并感受《史记》的叙事之美。美读环节是本节课的重头戏,李老师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诵读全文,要求大家寻找自己感受最深、最能够体现甘罗少年英雄的片段,并用诵读的方式来角色演绎少年英雄的风采。各小组一时间忙碌开了,先是小组讨论和练习,接着争先恐后地上台诵读,只见他们有的声情并茂、有的慷慨激昂,俨然已是小英雄附身。李老师则对各组一一点评,引导学生把握人物的语言语气,从而对甘罗这一少年宰相的形象进行更加深入的解读。

    “李老师的课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那就是语文应该聚焦学生的‘读’。这堂课生动地展示了石家庄第十七中学语文组美文美读的教学模式,用诵读引导学生一次次走进文本,更走进甘罗的内心,从而将这一人物形象完整地总结出来。诵读也调动了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使得课堂真正体现出互动和高效。”课后,与会专家们对这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堂大放异彩的语文课,展示的正是石家庄十七中多年教学改革的精髓。

      从统一模式回归学科本位

      课,应该怎么上?课改,应该往何处走?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石家庄十七中在“成功教育”中聚焦的核心问题。2008年,学校在“十一五”课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互动教学的实践研究》下,建立了由“师师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与介质的互动”组成的教学互动系统;2011年,学校又提出了“十二五”课题——《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互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从而将“互动高效课堂”改革推向深水区。两大课题,勾勒出学校五年课改的宏伟蓝图和不凡历程。

    课改的本质,是转变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不过,这看似简单的道理,却给了前行中的石家庄十七中以巨大考验。“特别庞大,特别复杂,特别艰难!”语文学科带头人樊丽美老师用了三个“特别”来形容改革的艰难过程。5年来,学校从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再到普通老师的“洗脑”运动,一点一滴地改变着老师们固有的教学观念;家常便饭似的集体备课、校本教研,无数次真刀真枪的听课、评课、磨课,让老师们的课堂驾驭能力不断提高,终于慢慢接近了他们梦寐以求的“互动高效课堂”。

      何谓“互动高效课堂”?“事实上,我们的‘互动高效课堂’并不是一种统一的教学模式,它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包含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案预习、小组合作等要素,并在各个学科产生不同的表现形式。总体来说,‘互动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是预设的,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互助解决问题。课堂追求师生平等、兴趣引导、互动沟通、教学相长和能力提高。”十七中校长边东书说。

      正如边校长所说,这种以新课程精神为纲领、摒弃一以概之的大模式而回归学科本位的追求,正是石家庄十七中“互动高效课堂”的最大特点!也是十七中对于新课改的深入解读和独特表达!5年来,学校各学科教研组都建立了子课题,形成了各学科“互动高效教学”的理论雏形和课堂模式:

      如语文组构建了“美文美读”诵读模式。以“初读—再度—品读—美读”四大环节,引导学生深入走进文本,真正与文本对话,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情感和价值观的熏陶;强调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高效互动理念。

      英语组构建了“学案导学”模式。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追求教学过程中各要素的协调、和谐。通过师生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

      此外,还有数学组的“发现式教学模式”、物理组的“问题探究、情境引领”模式、化学组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生物组的“诱思探究”模式、历史组的“了解—理解—见解”教学模式、地理组的“四结合教学模式”、政治组的“练讲联练”教学模式等等。各学科教学模式的百花齐放,折射出石家庄十七中的“互动高效课堂”已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成长性。

      这里有一片迷人的风景

      改革就是生产力。随着“高效互动课堂”渐入佳境,石家庄十七中这所老牌重点中学的课堂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课堂成了一片迷人的风景,不仅在于合作、探究、互动的高效课堂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更在于这些理念化为实践所带来的惊人的变化与能量。最重要的是每个学生都发自内心地喜欢上了课堂,学习不再是被迫而是快乐的。”边东书校长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

      一次,李素彦老师带领学生学习白居易的《长恨歌》,这样的古诗以往都由老师逐字逐句地分析。但这次,李老师要求大家第一节课朗读,第二节课每人提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看看谁的问题最有价值。结果上第二节课时,同学们抢着上台展示问题,差点儿把讲台都挤倒了。眼看快要下课了,有个孩子不顾一切地冲上讲台:“我还有个最关键的问题,我必须得说!”孩子们“疯狂”的举动,让李老师忍俊不禁。

      还有一次,马建伟老师给同学们上巴金的《小狗包弟》,他先让同学们自主学习,学完以后每人写一条80-100字的启迪。很快,孩子们纷纷写下了自己的想法,稚嫩的笔端却写出了“人文关怀、人性关怀、众生平等”等深刻的字眼,不仅超出了教科书的高度,也大大出乎马老师的意料。

      于是,十七中的办公室开始流传一句话:“你得相信学生!”办公室的氛围也越来越不同于以往了。以前,老师下课回来总是喊累,现在却经常兴奋地说:“我今天又获得了惊喜!”“你真的很棒!”孩子们也常常听到老师这样的赞扬。

     “孩子们自主预习的主动性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以前,学生对于预习只是一种敷衍,现在为了课堂有更好的收获,他们在预习时特别主动认真,看教材、请教家长、找参考资料,忙得不亦乐乎。”一位老师说。

      “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提高了。以前一提发言谁也不吭声,现在还没问就把手举得老高了,而且言之有理,言之有序。有的孩子发言得到全班同学的欣赏,会得意好几天,有的孩子为了课堂展示,会主动提前准备。”另一位老师说。

      “小组的建设、评价机制的制定和实施,使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我们班每次考试都会以小组为单位计算各科平均分,哪个小组有一名学生落后了,整个组都会非常着急。于是就出现了午饭后组内成绩较好的同学给其他同学补课的现象,一补就是一个月。”一位班主任说。

      关于“互动高效课堂”,最有发言权的除了老师,还有学生和家长。

      高二(1)班的马亦龙同学说:“互动高效课堂让大家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课堂轻松活泼,组织纪律性又好,这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学习氛围!”

      高二(3)班杜思涵同学的家长说:“我家思涵胆子比较小,性格比较内向。然而自从开展高效互动教学以来,思涵担任了数学小组长,开始与同学们交流了,也时不时地展现自己的作业。在频繁的互动中,她得到了一次次的赞许,获得了一次次的成功体验,感受到自信心的增长和学习过程中无尽的乐趣,这一切都让我们无比欣慰……”

      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和建设性的过程。”十七中的“互动高效课堂”,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家园,是生命尽情驰骋的原野。在这里,老师提高学生,学生促进老师,“成功”就在双赢的氛围中降临在课堂。

       以生为本,发挥特长

      “成功教育”始终把“让每一个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作为教育追求,努力实现“必求人人成人,力求人人成才,追求人人成功”的育人宗旨。建设“互动高效课堂”的同时,十七中“成功教育”的育人理念和方式也在不断改进。近年来,边东书提出了“图钉理论”、“学科追随者”、“注意力就是事实”、“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等教育理念,为十七中课改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

      曾经,学校以“木桶效应”——木桶的容量取决于短板而不是长板来分析学生的成长;而今,学校依据实际提出了“图钉原理”——一只图钉之所以能够挤到墙里,是依靠它的钉尖,即核心竞争力。从木桶效应到图钉原理,反映了边东书从“补短”到“培优”的思想历程。

      在“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天才,都是可造之材,对每一个学生都不嫌弃、不放弃”的原则下,十七中将育人原则定位为“全面发展,突出特长”,倡导教师要注意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位学生的优势都能得到长足发展,这就是所谓的“注意力就是事实”。学校鼓励学生参加武术、美术、播音主持等自己喜爱的项目,为未来多打开一扇窗。在偏科学生的培养上,以前老师在补弱方面狠下工夫却收效甚微;现在,他们挖掘学生在优科上的天赋,鼓励他们最大程度地提高,对于弱科则不再强求。

      在先进的育人理念下,十七中的每位老师身边都涌现出一群“学科追随者”,他们不仅改变着自己的命运,也带动着其他学生的学习劲头。2010届的张旎同学数学成绩差,总觉得矮人一等。但她文学悟性很高,樊丽美老师就鼓励她参加朗诵大赛。她选取了散文《圆明园的云》,为此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比赛当天,她几近完美的朗诵感动了所有听众,评委破例给了她一个特等奖,并由边校长亲自颁奖!这次活动之后,张旎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变得积极开朗了。现在,她已是大学里全校闻名的社团积极分子,自编自演话剧,成了一个自信乐观的小才女。“只要给学生一个机会,他们就会还我们许多惊喜!”樊老师说。

      曾经,十七中还把批评学生、埋怨学生当作严格要求学生,忽略了一味批评给学生带来的自尊心的伤害和自信心的打击。现在,学校提出“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要求教师重视情感投入,善待、关注、提醒学生,鼓励、肯定、表扬学生,使他们主动学习,自发学习,实现质量的提高。如今,十七中的老师正逐步走向关注师生关系、让注意力成为事实的“孩子追随者”,并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学科追随者”。

      从“以人为本,人人成功”的办学理念,到改革中沉淀的“以生为本,发挥特长”的教育模式,无不与新课改的本质不谋而合。

      “有一种力量很强大,它叫传承;有一种力量更强大,它叫改变。”多年来,石家庄第十七中学在执着地践行“成功教育”的同时,抓住机遇、勇于改变,让成功落在课堂、落在文化、落在每一位师生心间,从而把学校的办学推向了新的高度——连续3年中考全区前列、高考成绩连年递增、学生综合素质深受各方肯定,学校也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河北省文明单位”、“石家庄市文明单位”、“石家庄市高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10年“成功教育”,点燃了师生心中的希望,5年“互动高效课堂”改革,更成就了每一个孩子的自主学习梦,实现了一所老牌名校的完美升华!(秦跃江 刘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