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新闻»最新教育新闻»瑞典儿童的利他双赢教育

瑞典儿童的利他双赢教育

lidecheng2014-02-25 16:21:00

      瑞典高福利高税收的体制主要建立在利他和利己原则之上,这种双赢原则也自然体现在儿童教育之中。在女儿出生后的4年里,有机会逐渐感受到了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的利他教育,也体会到了不少正面效应。

      幼儿园的利他教育

      个人感觉女儿所在的蒙氏幼儿园比较注重培养大孩子对小孩子的关爱,孩子们的公益意识以及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的尊重和关爱。心纯2岁时提前半年被幼儿园录取,在2岁半到6岁的混龄班里, 得到不少小哥哥小姐姐的帮助。 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幼儿园圣诞演出,当时小家伙不到 2岁3个月,我和他爸有些担心小朋友在台上定力不够到处跑扰乱演出, 但在小姐姐们的带领下,10多首歌的演出顺利进行。从进场,演出到退场,2个女孩一直一左一右牵着女儿的小手,她们自己不过是5岁左右的孩子,能有这样的耐心和责任让人感动。

      在瑞典一般孩子入园,家长有2周左右的陪园时间,女儿先在另一家幼儿园2天,后来转到这家幼儿园,适应的比较好,我们没陪。 但是很想了她在这儿的状况,老师同意我在幼儿园观察一天。蒙氏幼儿园的很多教具只有一件,却没有看到孩子们争抢教具的混乱场面。一般是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具,不骚扰别人安静工作,没有我想象中一群孩子该有的那种喧嚣,秩序感让人印象深刻。纯儿那时还象小”游击队员”, 到处好奇小哥哥小姐姐们的工作, 他们经常大度地给她尝试机会,有的还给她解释示范。

      虽然幼儿园的很多关爱细节,不可能亲眼看到,但在女儿身上的潜移默化是明显的。1年7个月以后,在游乐场的草坪上,我第一次看到心纯照顾小宝宝,拉着一个学步宝宝的手说: ”跟我来。” 然后放慢脚步,照顾他不要摔倒,递给他自己的玩具,给他示范玩法,就象当初大孩子们对她一样。遇到宝宝睡觉的时候,懂事地提醒大家小声说话。

      每天幼儿园有2个餐桌小主人,负责为大家摆放刀叉和准备用餐的牛奶和水, 心纯很喜欢当小主人,回家会骄傲地叙述自己的成果,很期待下次的到来。 老师也建议我们在家为孩子提供这种为大家服务的机会。幼儿园还不定期组织孩子们清洁海滩,学习纸张、塑料、金属和生活垃圾的分类,体验公益活动启蒙。

      每周幼儿园组织孩子们去一次森林。心纯入园后不久,就学会了一首儿歌: ” 不要用脚踩蘑菇,那里也有小生灵居住, 它们也需要安静的生活。” 第一次听到2岁的小人儿唱出对微小生命的尊重,让人感慨,幼儿园的利他教育不仅只限于人类, 也扩展到了所有生命。

      家庭利他教育

      和在幼儿园不同,家庭利他启蒙时间更早,内容也更琐碎,更在于父母的言传身教。老师们建议的餐桌小主人,我们很早以前就已实施, 除此以外,最早开始的是玩具和食物的分享。

      一般出去玩的时候, 我们会稍微多带一点玩具,和其他小朋友交换或借给没带玩具的小朋友。 因为玩具充足,女儿一般愿意分享,对没有正当理由的不愿分享,我们告诉她不愿意分享的人是不会有朋友的。小家伙学会了用玩具邀请其他小朋友: ” 那边是我的…….,和我一起玩好吗? ” 这种方法帮她找到了不少玩伴。

      快3岁8个月的时候,遇到一位2岁左右的外国小女孩。小女孩把心纯堆的沙堡全踩坏了, 而且”抢”玩具。 纯儿很生气,不和她玩了,抱起所有的玩具准备跑。 作为妈妈,自己女儿1年多前类似的行为当然还在眼前,就解释说: ” 好多小宝宝是这样的,他们还小,拿玩具不懂先打招呼,有时还会从你手里抢,你小的时候有时也是这样的, 也总把爸爸堆的沙堡踩坏。 ” 纯儿听进去了,还惊奇自己小时候原来也是这样的。

      在瑞典,大家带孩子一起玩,一般不互相让食物。但在家里心纯每次吃东西都会分给我,有时候即使不多又是她最喜欢的,也没迟疑过。对她最初的分享, 我非常鼓励和感谢,慢慢养成了美味和家庭成员共享,不吃独食的习惯。

      我不舒服的时候, 小家伙帮我盖好被子, 在旁边放上心爱的绒毛玩具,给我一个拥抱说:”可怜的妈妈,有事叫我啊。” 然后轻轻关上门,就象我照顾她生病一样。

      瑞典的利他教育环境

      心纯在幼儿园有一个最好的朋友A, A妈常告诉我们,女儿要把这个或那个分给好朋友心纯。 我们同感, 纯儿在家也总想把喜欢的东西分给A。对孩子们最初的友谊和无私分享,我们都觉着珍贵和应该鼓励。

      在瑞典的各种公共场所,我几乎没有看到家长纵容或袒护自己孩子的损人利己行为,如果发现会及时制止,曾经听到一位妈妈耐心十几分钟地告诉孩子要学会遵守规则,不要浪费大家的时间。几乎没看到孩子独霸游乐设施; 没看孩子乱扔垃圾或随地大小便; 夏天游人密集的海滩,人尽散去没有满地狼藉,干净得几乎不需要打扫 ; 春天繁殖期的野鸭伴侣闯入游乐场,几乎没有孩子追逐打扰或者虐待动物的恶作剧。

      在瑞典,利他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教育运动,利他原则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而且传统悠久。比如具有瑞典特色的公共权力法规定,公众有权在私有土地和森林采摘野果和蘑菇, 在保护私有财产的同时,也给了大家共享自然资源的机会。现在,瑞典人的利他已经不限于本国,有人避免食用环境成本过高的进口养殖虾,有人倾向公平工作环境和没有童工的进口产品,瑞典是偏居北欧人口一千万左右的小国,但利他视角并不狭隘。等女儿再大些,也需要这方面的启蒙。

      利他教育的正面效应

      说实话, 因为小朋友小于入园标准年龄半年,我们做好了入园不适应再等半年的心理准备。结果比想象的好,除了老师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自己的适应能力, 小伙伴们的接纳和支持也很重要。心纯是独生女,平时和小宝宝的接触机会不多,在蒙氏幼儿园混龄班日学会了帮助比她小的孩子,更容易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也补充了在家里没有的成长经历。在幼儿园学会了和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相处,学会了平衡兼顾。 入园2年后,据老师评价现在已经在小伙伴中处于领导地位。因为分享和接纳,小家伙每到一个地方都能很快找到新玩伴,从来不要我们担心社交问题。在多子女家庭中,利他教育有利于融洽兄弟姐妹关系。 在我们家,女儿的分享和体贴给我们育儿的艰辛很大动力。

      对教育原则的思考

      有一次讲孔融让梨的故事, 讲完之后问心纯,如果是你,选大梨还是小梨呢? 小朋友说大梨。我当时没有建议她学习孔融,个人觉着让4岁的孩子学习舍己为人不是很可行。在瑞典,没有仅仅因为小孩子年龄小,大孩子就必须让小孩子的说法, 而是提倡个人利益公平获得满足以后的利他,注重的是利他和利己的双赢,并不提倡舍己为人和无偿奉献。尽管在利他和利己的体制平衡上时刻有争论,瑞典的儿童利他教育原则是现实的,我看到的成人几乎是以身作则的,利他和利己经是长期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自然行为, 对孩子们成长正面效应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