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难”作业折射伪素质教育虚火
lidecheng2014-02-21 17:46:00
■针未尖
如果告诉你,如今的幼儿园小朋友都要做手抄报了,你信吗?据报道,南京中小学新学期报到,担任小学二年级班主任的董老师在微信上抱怨,自己上班了,但上幼儿园中班的儿子寒假作业还没着落,她为此“抓狂”。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一位副校长在董老师的微信后评论,“我也在赶”。究竟是什么样的作业,难倒了作为业内人士的老师和校长?
原来是做一张民俗小报。幼儿园中班的孩子连字都不会写,做小报无疑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此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即便是增强学生素质的作业,也不会得到家长的衷心拥护。
事实上,像这类超越学生认知能力的假期或课余作业,并非个别现象。一些小学一年级学生被布置开微博、玩街拍、收集资料做PPT等作业,有些小学低年级学生,甚至被要求做电脑动画、网页设计——手抄报已OUT了。据说还有幼儿园小朋友被要求糊风筝、扎灯笼、做车模船模……笔者在女儿上小学一年级时,也曾帮她抄摘好词佳句,那时她识字不多,阅读无法正常进行,哪知道什么是好词佳句?还帮女儿做过手抄报、PPT——绝不是因为溺爱孩子而越俎代庖,而是因为离开家长鼎力相助,这些作业孩子绝对难以交差。
应该承认,比起单纯的书面作业,这类素质作业更有意义,家长孩子共同完成素质作业,也是很好的亲子互动机会,会令亲子关系更加融洽。但是要注意把握好一个度,这个度就是,素质作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不超越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范围,要保证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当主角,家长只能够当配角。
如果布置的素质作业超量、太难,让学生感到“压力山大”,甚至让家长“抓狂”,一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二会给家长造成不小负担,表面上那些作业不是布置给家长的,实质上是为难学生,变相成了家长的作业。比如某小学曾让一年级学生办黑板报,孩子与家长都无能为力,便花钱搬来广告公司当“救兵”。如果素质作业家长或其他“枪手”完成的部分更大,学生参与的部分不足甚至没有,岂不有违布置作业的初衷——培养学生情趣,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意识?
事实上,不管是什么作业,都应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布置素质作业、社会实践作业的终极目的,是为学生减负,切莫在给学生减负之时,又给家长增负。
而要给家长减负,就要从减少布置难度超出学生实际认知能力的假期或课余作业做起。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讲,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并不能靠学校变相“强迫”家长“代做作业”来实现,不能靠将学生根本不能完成的任务转嫁给家长来实现。
要减少布置“超难作业”,就需要学校控制作业量,更需要老师们抛弃盲目的标新立异,摒弃想通过“另类作业”、“超难作业”来展示素质教育成果、教育教学能力的思想,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布置适量的有品质的含金量高的作业。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