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新闻»最新教育新闻»戴继根 做教育的虔诚行者

戴继根 做教育的虔诚行者

admin2014-01-08 11:05: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4年1月8日
        ■作为南京科利华中学校长,戴继根坚持在学校进行改革创新,使原本基础薄弱的初中校发生深刻变化,成为一所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10年来,他如同一个虔诚的行者,不断在教育改革的深水区跋涉。
        ■特约报道 王跃平

        做校长,必须想清楚学校的发展路径

        作为一所城市初中学校校长,戴继根始终在探索一条高品质初中教育的道路。

        戴校长有个习惯,喜欢经常背着手在校园里沉思慢行,或一个人静坐桌前,凝神静思。他喜欢一个人思考,思考怎样才能办好一所学校?如何改革,才能让学生更好成长、教师不断进步。经过不断摸索和实践,他深深认识到,要办好一所学校,必须走内涵发展道路,创设优良的学习生态,为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所谓生态教育,就是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和成长规律,采取适切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有益引导和整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谓内涵发展,就是学校要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依靠拼政策、拼财力、拼设备、拼资源去发展,而是要依靠优化结构、提升质量、提高效益和科学制度保障等措施来促进学校发展。”

        内涵发展的思想如何在一所初中校得以实现?戴继根的理解是:一要重视学校品质发展,而非规模扩张,即把学校的工作重心放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软实力上;二要强调精细管理,而非粗放发展,即让每位管理者改变自身的态度,培养高品位的管理行为和习惯,使学校每个管理环节做到有序、有效;三要追求学校的特色与个性,避免同质化发展,通过对学校特色、品牌、个性的打造,使学校获得可持续发展;四要实现内生增长,而非依靠外力推动,也就是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校内部各种积极因素,通过提升学校的凝聚力、文化力来发展自身。

        在戴继根看来,学校是一个微生态教育系统,要使学校焕发生命活力,获得可持续发展,就要以人的发展为主线,研究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成长环境和状态,整合和协调学校内部各种资源、环境和关系,使之达到最优状态。

        这是他办学的深度思考,更是他经常在教师会、家长会上反复阐述、沟通的观点。

        做行者,必须身体力行去践行

        作为一位教育跋涉者,戴继根身先士卒,甘苦自知;作为学校的领路人,他更是带领全体教师奋力跋涉,为学校发展蹚出了一条新路。

        2009年底,戴继根提出进行校本特色的课程规划,助推学校上新台阶。基于“创设优良学习生态,为学生优质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学校提出“后绿色课程”概念,意在让学生感悟绿色、展现活力、健康成长。“后绿色课程”对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进行统整,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特色化、校本课程个性化。学校“后绿色课程”分为三层:一是享受绿色系列课程,侧重国家课程校本化;二是感悟绿色系列课程,侧重方法体验类课程建设;三是创造绿色系列课程,侧重学校社团类课程建设。在课程实施层面,学校努力做到注重基础,突出实用;分层教学,增强选择;任务驱动,凸现趣味;重视评价,强调激励,让学生在良好的生态中学习,享受优质教育。

        教师发展,学校的培养助推非常关键。近年来,戴继根提出将学校教师分为三个梯队进行分层培养,即发展型教师、优秀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成长计划。学校将教研、科研、培训融为一体,在潜移默化中助推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学校校本研修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课程智慧的教师团队,由此,学校建立了课例式行动研究范式,通过校级研修、组级研修和特色活动等形式,进行教学反思、专题学习和教学观摩,形成了系列化、主题化、课程化的教师研修体系,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这些举措,成效显著,在市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为尊重个性、关注人的发展,戴继根将自主德育模式引入学校,充分发挥一体化教育的作用,把身心健康带给学生。学校变说教为渗透,倡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充分利用社区公共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为学生的自主成长提供广阔空间。学校倡导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把爱心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努力形成有效率、有思考、有趣味、有激情、有尊重的享受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爱”构建的是温馨的学习之“场”;“趣”激活的是学生的注意力,是吸引学生沉浸到课堂之中的重要元素;“思”是学生获得发展的前提。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学生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不断进步,努力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展现活力,健康成长,富有个性。

        课程规划、校本研修和文化建设是学校改革的几个关节点,戴继根没有回避,而是一个个难点去攻克、去践行。

        做行者,有梦想才会去实现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好教育?什么样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好学校?戴继根不断思考、不断践行,也在不断地遥望远方,梦想未来。

        当今世界,教育发展追求的是卓越、效率和公平。为此,戴继根认为,要建设一所好学校,必须具备四个关键词:支持——对学生的批判性思考、师生彼此间的尊重以及良好而充分的人际交流予以充分支持;氛围——创设团体认同感、集体责任感、鼓励独创性的氛围;标准——制订明确而可行的标准,相信学生能够达标并且达标的方式各不相同;环境——提供师生精神及身体上都能感到安全而愉悦的场所。戴继根在科利华中学努力践行着好学校的内涵,使学生掌握人类的核心价值和现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形成高尚品格;使学生学会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学会学习的品质和能力;帮助他人、与自我和自然建立积极的、建设性关系,形成健康自信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自主锻炼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使他们养成健康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他正在为此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