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新闻»最新教育新闻»【聚焦】学校文化可以如此精彩(组图)

【聚焦】学校文化可以如此精彩(组图)

lidecheng2014-01-03 12:22:00

www.jyb.cn 2008年03月25日   作者:叶莎莎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走进南京市鼓楼区的学校,你会发现这里处处是风景,文化气息在校园里的各个角落流淌。积极健康的学校文化统领着学校发展的方向,并通过制度建设,提炼、培养、“固化”着学校精神文化,提升着学校的“软实力”。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学校文化建设走笔

 

 宁工小学的“书道”独具匠心。(图片由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提供)

 

 拉萨路小学的学生在“大嘴巴英语节”上。(图片由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提供)

  健康成长的乐园

  学校环境是师生最直接、最具体、最熟悉的生活体验场所,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教育内涵,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因素。在南京市鼓楼区的学校里,美感与人文相融,赋予学校建筑和景观以精神文化内涵,温馨的环境使学校成为学生的乐园。

  习惯了用考试成绩的升降为学生排队的人,也许会对南昌路小学二(1)班教室的墙报感到奇怪。在那里,为每个学生设置了一个大大的苹果。大苹果上,有学生的照片,还有学生自己写下的本月点滴进步。

  有的学生写道:“我这个月学会了两种查字典的方法,我学会了烧饭。”到了学期结束,每位学生都硕果累累。“大苹果”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被教师、同学信任和尊重的喜悦与兴奋。

  “长阳小子有礼貌,见面微笑问声好”,“精心做好每件事,每天进步一点点”,在长阳小学的过道里悬挂着一些精致的阳光提示语,语言独具匠心而又温馨,就像无声的教师,时刻关注、提醒着学生。

  教师和学生利用空白的窗户和墙体共同制作的窗户文化、墙体文化、优秀作业展、美术作品、手工剪纸既美化了墙面,又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台,玻璃窗“说话”了,墙体“说话”了,校园更加生动起来。

  而银城小学的校园里最吸引人的就是校园内墙壁上那一张张活泼生动的海报:“亲爱的同学们,为了使你们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为了让你们的才艺得到展示,学校将给大家创造一个展现自我的大舞台,请会演奏乐器和会跳舞的同学积极报名参加。”在校园中,多姿多彩的海报向学生和家长传递着校园里的最新活动信息,点燃了学生们参与的热情。

  不同学校的特色也在校园环境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书法教学是宁工小学的特色品牌,校园内的书法长廊里有柳公权、颜真卿等中国历史上著名书法家的字帖,花坛之间铺设了用花岗岩制作的著名书法家的范字碑刻书道,而学校师生的优秀书法作品则镌刻在樟树花坛和学校围墙上。学校结合文学和音乐作品,设计了“天鹅水池”和兰亭长廊,长廊的石柱上镌刻了古代著名文学家的诗文,地面上用花岗岩铺设了国际围棋、中国象棋的棋盘,整个长廊洋溢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

  共同发展的精神支柱

  大多数学校都有自己的校训。校训是一所学校治学理念的高度概括,是全校师生携手共勉的座右铭,也是一所学校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

  鼓楼区的中小学校训各具特色,有内涵、富个性、叫得响、记得住、传得开,言简意赅便于学生记忆,很好地体现了学校特色和办学目标。

  赤壁路小学的校训是“做最好的自己”,这一校训来源于诗歌《成为最好的你》:“如果你不能是山顶上的高松,那就当棵山谷里的小树吧,但要当棵溪边最好的小树……如果你不能是一只麝香鹿,那就当尾小鲈鱼,但要当湖里最活泼的小鲈鱼……”这充满诗意的校训,激励着每位学生、每位教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学校还结合校名“赤壁”二字,确定学校的管理思想是“赤心面壁,赤胆破壁”。“赤心面壁”就是“要求教师勇于反思,在成绩中找生长点,在缺点中找原因”;“赤胆破壁”就是“要求教师面对现状,敢于提出自己的新思想,大胆改革创新,不断进取”。

  “力学”既是力学小学的校名又是学校的校训。这所学校是由著名的爱国和平老人邵力子夫妇于1947年早春,在战火纷乱、无人顾及教育的情况下,倾其所有,在一片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当时,就取名为力学,一是取两位老人名字中的一个字,更重要的是取“努力学习”

  的意思,以勉励学生。弹指一挥六十年,力学人沿着和平老人的脚步前行,力学的内涵也正由“努力学习”发展为“努力学习、学会学习、享受学习”,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学习、用研究的态度学习、主动积极地学习,以获得一种快乐体验,形成良好的学力。从“力学”到“学力”是力学全体师生所追求的美好愿景。

  宁海中学办学百余年,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学校一直以“大诚、大勤、大勇”为校训,如今学校又巧借校名,确立了“宁静致远,海纳百川”的校魂。“宁静致远,海纳百川”是心境坦然的大气度,是包容万物的大胸襟,是精深悠远的大智慧,是宏伟高旷的大境界。

  长阳小学的校训也就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小事成就大梦想”。

  学校领导解释说,小事孕育思想,细节显现品质。我们用这句话作为校训,就是希望全体师生精心做好身边每一件小事,因为一件件小事承载着教师的教育理想,承载着学生的未来。

  为了让诸如校训、办学理念这样一些比较抽象的词语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向社会宣传这些理念,不少学校还设计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形象标志和卡通“代言人”。

  丁家桥小学的学校标志由校名首字母“D”和象征学校精神的紫色丁香花组成,四瓣丁香花又象征字母“X”,“DX”即丁小的拼音简称,又是“丁香”的拼音缩写。绿色字母“D”像藤蔓一样守护着丁香花,充满生命力。还有一男一女两个活泼的丁香卡通娃娃,在各项学生活动中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

  古平岗小学校标的整体造型以“古小”两个抽象的汉字为基础进行形象化设计。两字依视觉识别的顺序进行叠加,突出古平岗小学的简称“古小”二字。标志整体造型取鸟儿起飞之势,寓意着古平岗小学师生不断进取向上的精神。标志的色彩以让人感觉清新明快的浅蓝色、沉着稳健的深蓝色和具有生命力的柔和优美的绿色构成,以此来传递一种和谐、安宁的学习氛围,寓意着全校师生共同追求着一种和谐进取的校园氛围。古平岗小学还设计了学校的标准卡通形象吉祥物“笑笑”,它是一颗金黄色的小星星,代表儿童的活力和热情,同时也是古小(GX)中字母X的变形。

  文化建设让学校更和谐

  学校文化不仅是表现在校园环境和固化的文字表达中,更重要的是,它是一所学校教师和学生工作、学习状态的集中体现,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

  鼓楼区的学校都自行创办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节日。古平岗小学自主创设的节日有3月“环保节”、5月“童谣节”、6月“读书节”、10月“航空节”、12月“剪纸节”等。拉萨路小学有“大嘴巴”英语节、“小五环”运动节等。从节日名称的确定、会标的设计到标语口号的拟订、活动的开展等,均由师生自主运作。学生们在这样的节日当中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

  当你走进渊声巷小学校园,看到满眼的学生、教师的摄影图画作品时,你一定会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感受到美的存在。学校将摄影引进课堂,成为渊小的校本课程,并自编了有关写作与摄影方面的校本读物《眼睛的旅行》,深受学生们的喜爱。经过几年的努力,渊小学生摄影已成为学校课程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白云园小学以“养德、率性、谐乐”为办学理念,巧妙利用社区资源,开设了武术校本课程。以体验武术精神、了解武术文化、磨砺意志品质、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团队精神为目的,课程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有效地推动了学生的特色发展。而鼓楼一中心小学则把男孩子们喜爱的足球运动纳入学校校本课程,编写了鼓楼区一中心小学体育校本课程足球教材,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足球运动,并特别强化“要想踢好球,必须做好人”的思想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拉萨路小学注重开发校本课程,积淀学校智慧文化。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制定了《拉萨路小学教师校本课程申报审议制度》、《拉萨路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纲要》,构建并完善校本课程的结构体系,保障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学校编写了配套的学生读本《智慧园》,分“课内-课外篇”和“学校-社区篇”。如“学校-社区篇”充分利用了拉小的社区资源,选取学校周边的5所大学、6所医院及公园等社区单位作为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进行社会实践的场所。学校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星期三智慧乐园”,将双周的星期三下午时间专门用来进行《智慧园》课程的教学。学校还研制了拉萨路小学校本课程评价手册《智慧娃娃快快长》,以此对学生在智慧乐园活动中的态度和能力进行评价。

  每逢节日,银城小学的教师们都会收到一张校长自制的贺卡“小小心语”:“来到学校,给了你一方新的舞台,做出成绩,锻炼自己,你能行!祝节日快乐,爱情甜蜜,永远美丽!”他们平时也会收到来自学校的“心语卡”:“你今天的课上得真棒!我们都给感动啦!”

  在这些无声胜有声的心语交流中,教师们在悄悄地变化着,多了一份宽容和理解,多了一点微笑和生动。拉萨路小学根据“教育需要欣赏,学习生活需要鼓励”的理念,特别设计制作了嘉奖令—一张张色彩缤纷、雅致活泼的小书签。书签上印着校训,记录着教师的期冀,由校长亲笔签发,奖励给学生。拉小的班主任们也自行设计了别具一格的班级表扬卡,学生学习进步了、懂事有礼了、学会关爱他人了就能得到嘉奖。当学生集满一定的班级表扬卡后,就能得到由校长亲笔签发的嘉奖令了!拉萨路小学的嘉奖令还会发放给尽心尽职的父母。

  文化建设促使学校日常管理注重以人为本与科学管理的结合,让学校变得更加和谐。(本报记者叶莎莎)

  

   “学校文化是一种内隐的、深层的但又是弥漫在整个学校全部生活时空中的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决定着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成败。”这一表述概括了学校文化的本质及其重要性。

  在学校发展中,学校文化起着价值引导、观念整合、情感激励、规范调节等重要的整合作用。如果说,学校品牌是学校文化的外显形态,那么高品质的学校文化则是学校发展的永恒动力。逐步提升学校文化,形成高品位、高质量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变革的核心。从盖大楼,到制订科学的规章制度,到重视学校文化的建设,教育界人士对教育现代化的认识在不断深入。“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键词,多年来从理论到实践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然而,时至今日,在许多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仍然存在一个重要的误区,即误以为只要经费上肯投入,气派的校舍、绿化的校园、随处可见的名人名言、恢宏响亮的理念、口号等,这些就是学校文化。

  这种对现代学校文化内涵的界定以及理解上存在的偏颇,使不少地方的学校文化建设仍然处于一种功利的、浮躁的、泡沫的状态。

  学校的文化建设,当然包括其物资层面,举凡校园的设计、环境的布置等,不仅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保证,而且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一条校训、一枚校徽、一支校歌直观地反映了学校的追求目标,他们都是学校文化的外显部分。学校需要重视这些外显环境的建设,要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有教育意义。但是,学校文化建设不只是机械地堆砌一些物质、精神标志,抑或是制订一些简单的口号、标语,它关注的是人们对这些物化层面的东西所采取的态度或行为方式,任何见物不见人、舍本逐末的做法都难以真正促进学校文化的健康发展。

  学校文化建设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将直接影响到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学习、生活。一所学校是不是好学校,最根本的标志就是能否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脱离师生的学校文化建设是毫无意义和价值的。因此,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建设学校精神文化,在办学思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下功夫。

  《中国教育报》2008年3月25日第5版